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浏览
破“技工荒”先破就业观
发布时间: 2016-05-30 20:14:49  点击次数: 29254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时下的中国制造,可以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甚至中国技工也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披金摘银,却为何难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圆珠笔或一个质量优良的马桶盖?问题出在哪儿,当然在教育,说白了,是技工人才培养上出了问题。

目前,我们的社会舆论仍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认为学生成绩差才去读职业院校,上了重点大学才有前途。而世界经济的竞争,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人才,更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理论上而言,马桶盖或圆珠笔之殇的根源之一,就在于中国最大规模的技能人才的缺失,因此,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发展一流的高等教育同样重要,都关乎国家命运。数据显示,当前我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以上技工只有3.5%,技师和高级技师也不过100余万,就是上海、武汉、太原、沈阳、重庆等产业工人居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技师“断层”现象。

好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短板,比如人社部联合财政部,从2015年8月开始在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全国12个省区市推广“新型学徒制试点”。不过,就像“暴发户易求贵族难得”的道理一样,工人易找,工匠难觅。培养一个不上心的操作工,和锤炼一个会走心的大师级工匠,远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未来对“技工”和“工匠”的需求将更加巨大。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制造2025要与世界接轨,那么,国内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都应适应现实的需要,为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打下人才基础。其实,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只是类别的差异,一些制造业强国的“蓝领”工人在收入方面并不输于“白领”。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一个年仅21岁的技校学生钟世雄,被母校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聘为高级技师,并享受副教授待遇,如此重奖,置于近年来争相重奖高考状元的背景之下,其导向意义不言而喻。而钟世雄的成功也足以说明,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永远需要不同的社会分工,但不同职业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要受到陈旧面子观念的束缚,唯有最适合自己价值的发挥,才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无论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对孩子而言,最终目的都是要走向社会,实现自我梦想、创造社会价值。特别是从近些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冷遇,而各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却成了香饽饽。原因在于,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因此,让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当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舆论引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修改“唯学历要求”的政策,提升“蓝领”工人们的社会地位,维护他们的职业尊严,为他们打通社会上升通道,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还有就是,市场才是造就工匠最好的“打磨机”,并且,这种实践机会也只能来自于市场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广大企业也要重视劳动环境和工作待遇的改善,让技术工人更有职业自信,如此,才能吸引更多青年人乐于去就读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