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浏览
课前说课与课后说课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17-04-21 16:44:28  点击次数: 3963  作者: 科研室  来源: 搜集整理

在普遍兴起“课内比教学”的热潮中,“说课”亦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在过去的教研活动中,曾有过多次说课比赛,但都取材于“课前说课”,“课后说课”还是一个空白。根据省“比访”的要求,在“课内比教学”的说课比赛中,应是课后说课。本文欲谈谈两者的区别,权作对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贡献的一碟小菜。

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一节课的教材。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即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

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近几年的课前说课的一般结构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本节课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打算采取一种怎样的课改理念设计的这节课)

二、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说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及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要选出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衔接与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教学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课改理念对本节课设计的补充说明,也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升华)

课前说课就是按照“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的思路展开。

而课后说课是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教学,通过反馈,总结评价,说出你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欠缺之处,以及你的改进之处。他有一些教学反思的味道。

因此,必须认真运用教学理论分析研究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剖析预设与教学实际出现偏差的原因,并探究最佳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求今后更有效地教学。

(一)课后说课的意义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林崇德先生认为,作为教师才华的核心,是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即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思、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因此,为提高说课质量,而进行的课后说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后说课的一般要求

课后说课不同于课前说课,课前说课是口头表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想及理论根据,按照“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的教路展开,侧重于理论认识;而课后说课是根据课前说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实际课堂操作,通过反馈,总结评价,说出成功之处,欠缺之处,改进之处。是按照“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教的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进”的思路展开,侧重于从实践效果的角度分析认识。因此,必须认真运用教学理论去分析研究,找出经验教训,探索新问题,发现新认识。

所以说课后说课可在概述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内容之后,(这几个环节都与课前说课相同),在叙述教学程序的过程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教学达标情况

1)说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要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2. 教法运用情况 

1)教学中你所选取的若干教学法是怎样实施的; 

2)在各种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怎样; 

3)运用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 

4)运用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的情况。

3. 学生活动情况 

 (1)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如何; 
   (2)同时说清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到位。

4. 教学实施情况 

 (1)评价教学设计的教学程序; 

 (2)分析教学预设与教学实施出现偏差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总而言之,课前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表演时间在15分钟以内;而课后说课中间需穿插教学视频结合课堂的真实教学情况边讲边反思,采取的是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这种形式的说课真正达到了实际高于理论,使说课更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比课前说课更具有时效性,更具有推广价值,也是督促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