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浏览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0-06-05 20:50:54  点击次数: 3779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2、专业代码:1424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职修业年限基本学制:3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为以服装制作、服装设计、营销为主,在服装生产与营销一线工作的具有高素质劳动者及中、初级专门人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结构制图、结构设计、质检、服装纸样推档、服装企业管理、营销等岗位或工种,而由中专层次学历人才担任的服装车缝、排料制板、裁剪、整烫、质检、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岗位需求量最大。具体职业范围、岗位能力、技能要求及职业资格证等如表一和表二:

1、就业范围、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对应表

就业

范围

职业岗位(群)

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技能

要求

服装企业及服装销售等一线中高级服务人员

服装缝制与裁剪

服装设计与绘图

服装营销及其文员

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缝制与裁剪

服装设计与绘图、服装营销及其文员 ,整理服务,设施设备服务,器具的清洁与消毒。

岗位通用

能力

岗位核心

能力

岗位拓展

能力

2、专业相关技能证书一览表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

1

服装设计定制工

服装设计定制工

(四级)

服装缝制与裁剪

2

服装CAD

操作员

服装设计与绘图

3

服装营销(普通话)

普通话(二级)

服装营销

4

计算机等级证书

计算机(一级)

服装企业文员

五、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为以服装制作、服装设计、营销为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在服装生产与营销一线工作的具有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同时为高等职业院校和职教师资本科院校输送合格生源。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所培养的合格学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

1、职业素养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②具备主动、热情、周到、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

③具备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④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⑤乐于与人交往,具有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⑥遵守饭店行业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优雅的形象气质。

⑦具有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的意识。

⑧具备适应行业变化、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职业道路上自我提升的潜质。

2、专业知识和技能

①具有从事服装专业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专业并对业务精益求精;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立业创业,人际沟通和合作的协调能力。

②掌握电动缝纫机结构原理及使用、保养知识,熟练掌握服装的制版、缩放技术;能运用服装CAD技术。

③能解决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简单的工艺流水线编排并付诸实践。

④对服装面料具有基本鉴别能力,并对服装的流行趋势具有良好的感觉。

⑤初步具备对服装市场的预测、设计、制版、制作、发布的能力。

⑥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的技能证书。

⑦了解服装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和服装机械的基本性能。

3、职业能力目标如下:

①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②良好的质量和效益意识及产品检测评估能力。

③运用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合理选取服装设备、服装加工的相关要素的能力。

④了解服装设备、服装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⑤CAD绘图(设计、制图、造型、自动编程),初、中级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制作工,服装设备操作(平缝机、包缝机、锁眼钉扣机、整烫机)等技能。

⑥编制服装加工工艺文件。

⑦识读服装文件技能。

⑧安全用电知识和服装设备维护技能。

⑨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

六、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服装设计、艺术设计、服装陈列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规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本专业根据学校实训条件及师资等实际情况,其课程体系由三大类课程组成,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基础文化素质。这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信息技术、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限定选修课。

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学校还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如下表: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及参考学时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4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4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4

4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4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98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28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32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现代办公软件)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85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44

10

公共艺术——音乐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

11

  公共艺术——美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

12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4

2、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其中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这类课程包括服装设备使用常识、服装材料、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服装人体素描、服装结构工艺、服装工业制版、服装立体裁剪与应用、服装CAD、综合实训等。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如下表:

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及参考学时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参考学时

服装设备使用常识

1、工业高速平缝机、锁边机、熨烫机、裁剪机操作能力、服装常用设备构造、运行原理。

2、常用设备调试、养护、维修知识和技能

工业高速平缝机调试、养护、维修知识和技能常规服装

34

服装材料

服装材料的分类,纺织物的基本组织、常用面料、辅料知识、

面料的结构特征,面料的纱向、正反面、倒顺及常见疵点的识别、常用面料、辅料知识、

34

服装网络营销

服装市场目标选择、定位能力、服装价格制定、策略的运用能力

网络销售、促销能力

68

服 装结 构设 计

服装与人体基础知识、常见裙装、裤装、男女衬衫、男女西服、大衣的结构设计、排板及裁剪技术。服装CAD结构设计。

1.男女西裤、衬衫、西服的结构设计(包括CAD设计)、裁剪。

2.要求达到中级工技术水平。

256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

色彩的调制、搭配方法、服装外形、领、门襟、袖、袋、袢的画法、服装人体画法、服装款式图画法、服装效果图画法、服饰图案的设计方法与加工工艺(刺绣)

服装人体、服装效果图画法,服装款式图画法。

64

服装缝制工艺

工业高速平缝机、锁边机、熨烫机、裁剪机操作、保养、调试、常见故障排除能力。平缝、来去缝、倒缝、包缝等10余种缝型技术能力。挖袋、做领、做袖、上袖、上领技术能力

1.裁剪、制作男西裤。

2.裁剪、制作男衬衫。

3.裁剪、制作女西服。

4.要求达到中级工技术水平。

192

服装人体素描

 

本教程就是从最简单的几何体到静物、风景以及实物写生。本教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设置了临摹写生练习课程,规范而系统地绍了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用笔表现物体体感、质感、空间感的专业知识,使学员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成为素质全面、富有创造力的专业人才做好基础。

色彩、素描是专业技能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员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辅助其他软件灵活应用、完成各类设计工作。

68

服装结构工艺

服装与人体基础知识、常见裙装、裤装、男女衬衫、男女西服、大衣的结构设计、排板及裁剪技术及制作技术。

1、男女西裤、衬衫、西服的结构设计(包括CAD设计)、裁剪。

2、要求达到中级工技术水平。

128

服装工业制版

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了解服装工业样版的内容、作用及制作流程,在掌握服装制版、推版技术的理论基础上,掌握服装工业化成衣的推版、制版和排料、画样的技能和技巧,并能根据工业制单独立完成整套服装工业样版的制作。

熟练掌握样版的缩放原理、缩放技巧,完成母板的制版与推版。

 

68

服装立体裁剪与应用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建立在人体学、服装结构设计学、服装工艺学、造型设计和服装材料学的基础上,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服装和人体的构成概念,了解服装立体裁剪原理,并能根据人体,运用面料在人台上直接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设计、裁剪制作,启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技能。

68

服装CAD

先进的服装CAD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和效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适应新技术的需要,提高专业水平,拓宽专业知识,以便日后从事相关工作。

通过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使学生基本熟悉并掌握服装CAD的软件和使用方法,并利用其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样板和排版设计。

68

服装生产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管理技术,其内容包括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服装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物料管理、产品制造和成本管理等。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从整体看,服装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计划、组织、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服装生产管理体系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撑握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服装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物料管理、产品制造和成本管理等。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

34

选修课程重在丰富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类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手工棒针、钩编、形体与时装表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学、环保教育、校企双元训练等。

2、合理安排学时

三年制中职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34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总计690学时,3年总学时数为3264-3672。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中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一般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已掌握的有关技术技能,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205。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4学分。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学时的1/2,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校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4、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学时安排。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要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第一学年为认知实习,第二学年为跟岗实习,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其中认知实习一周,跟岗实习1个月,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这是为了更好推动学校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另外,在第二学年暑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

加强针对性实践性教学: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什么、教多少、应按专业学习要求及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定,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突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如:实习岗位涵括缝制、打板、裁剪、设计等。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达到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为此学校须有计划地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依次安排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动态的实践教学过程,基本与服装设计与工艺服务行业的工作程序相吻合。

认识实训、跟岗实训,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综合训练,实训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综合实训,增强学生对饭店企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培育沟通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认识实训主要在一年级开展,跟岗实训主要在二年级寒暑假进行。

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服装企业为主的校处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实习岗位涵括缝制、打板、裁剪、设计等,学生参与在实习岗位的工作计划安排、项目制作、业务开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适应企业严明的管理制度,感受企业文化,接受企业人文环境的熏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顺利融入社会,走上服装行政的运营与管理的职业道路奠定基础。

5、加强分类指导。

(1)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体现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元教学模式。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如就业人才培养计划、升学人才培养计划等。

    (2)以实践为突破大力强化职业素养活动

学生在实训实践活动中提高对卫生问题的认识,自觉维护环境的清洁,捡拾垃圾。每次实训课都要求统一着装、统一规范、统一礼貌用语,重视工作任务完成中的7S意识和其它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①落实“五个一”的实践活动:塑造一名礼仪使者、行使一份准员工职责、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一个企业文化、体验一周劳动艰辛。

②实施五项教育活动:礼仪教育、成才教育、生涯教育、就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将聘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专家、企业家给学生作专题讲座和培训,以增长和提高有关职业素养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6、促进书证融通。

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步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特别是针对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及资业资格证的要求,做好技能教学与考证工作相结合,优化课程教学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

1

服装设计定制工

服装设计定制工

(四级)

服装缝制与裁剪

2

服装CAD

操作员

服装设计与绘图

3

服装营销(普通话)

普通话(二级)

服装营销

4

计算机等级证书

计算机(一级)

服装企业文员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34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总计690学时,3年总学时数为3264-3672.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205。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4学分。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学时的1/2,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学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低于10%。

1、教学进程表

A、教学安排建议——共公基础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公共

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

2

34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34

 

 

 

 

 

经济政治与社会

2

34

 

 

 

 

 

哲学与人生

2

34

 

 

 

 

 

语文

12

204

 

 

数学

12

204

 

 

英语

12

204

 

 

计算机应用基础

5

85

 

 

体育与健康

8

136

 

 

公共艺术——音乐

2

34

 

 

 

 

公共艺术——美术

2

34

 

 

 

 

书法

4

68

 

 

 

 

历史

2

34

 

 

 

 

校企零距离对接(职业指导)

1

17

 

 

 

 

 

 

小计

68

1156

 

 

 

 

 

 

B、教学安排建议——专业技能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服装人体素描

 

4

68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

2

34

 

 

 

 

服装材料

2

34

 

 

 

 

 

 

 

服装网络营销

2

34

 

 

 

 

 

服装结构设计

 

12

204

 

 

 

 

服装缝制工艺

18

306

 

 

服装工业制版

4

68

 

 

 

 

服装立体裁剪与应用

6

102

 

 

 

 

服装结构工艺

 

10

170

 

 

 

 

服装生产管理

2

34

 

 

 

 

服装CAD

4

68

 

 

 

 

服装设备使用常识

4

68

 

 

 

 

小计

70

1190

 

 

 

 

 

 

顶岗实习

46

1380

 

 

 

 

小计

116

2570

 

 

 

 

 

 

合计

184

3726

 

 

 

 

 

 

C、教学安排建议——选修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企业管理

2

34

 

 

 

 

手工棒针、钩编

2

34

 

 

安全与健康

2

34

 

 

 

 

校企双元训练

1

17

 

 

 

 

化学

2

34

 

 

 

 

服装环保教育

2

34

 

 

 

 

形体训练

2

34

 

 

 

 

职业素养

2

3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4

 

 

 

 

合计

17

289

 

 

 

 

 

 

说明:(1)“√”表示建议相应课程开设学期。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2、教学周数分配表

类别

一学期
(17周)

二学期
(16周)

三学期
(17周)

四学期
(16周)

五学期
(23周)

六学期
(23周)

三年汇总
(112周)

开课
周数

学期
比例

开课
周数

学期
比例

开课
周数

学期
比例

开课
周数

学期
比例

开课
周数

学期
比例

开课
周数

学期
比例


周数

三年
比例

公共基础课

7.5

44%

7

43%

7.5

44%

5.6

35.0%

0

0

0

0

27.6

25%

专业基础课

5.5

32%

5

31%

3

17.6%

2.8

17.5%

0

0%

0

0%

16.3

15%

专业技能课

4

24%

4

26%

5.5

32.4%

6

42.5%

0

0%

0

0%

19.5

17%

选修课

0

0%

0

0%

1

6%

0.9

5%

0

0%

0

0%

1.9

2%

顶岗实习

0

0%

0

0%

0

0%

0

0%

23

100%

23

100%

46

41%

3、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别

课时

学分

比例

备注

公共基础课

1156

68

33.1%

本校周课时按34节计算,1课时/周合计1学分。

专业课

1190

70

34.2%

选修课

289

17

8.2%

顶岗实习

690

46

22.4%

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

每周1学分

4

1.9%

合计

 

205

100%

4、课程体系结构图表,具体如下: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师资条件的配置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每两年应有不少于两个月的服装企业实践经历;应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中国家应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证书;熟悉教学规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改革意识,能持续吸收行业和教育界新知;对服装行业有较全面的了解,有下企业实践或者调研及其他在企业工作的经历。

兼职教师聘请在大、中型服装企业的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或业务骨干;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懂得教学规律;兼职教师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日常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施

根据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配备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针对专业课程和校内实践性教学的需要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场所。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服装车间、立体裁剪、制版室等基础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各表中工具、设施设备及其用品按每年两个平行班,每班55名学生配置,如班级数量增加应相应增加配置。对于新设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学校,建议实训室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参照《服装设计与工艺的划分与评定》要求。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与周边服装企业共享实训设施设备。学校在一年级开展认识实训,在二年级寒暑假开展跟岗实训教学。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基本配置

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

工业高速平缝机

60

 

缝制工艺项目的训练及职业鉴定

 

2

工业高速包边机

2

3

电熨斗

10

4

立式熨斗

10

5

挂式熨斗

10

6

熨烫台

4

1

计算机

60

服装制图.打板.排料.裁剪、

服装设计、制图等项目的训练及职业鉴定。

2

英格布易、

福易   CAD软件

1

3

打印机

1

4

投影仪

1

5

打板桌

15

6

电动裁剪机

1

7

裁剪刀

60

8

(男)人台

20

9

(女)人台

20

10

女人体模特

15

11

(男)人体模特

6

2、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应有不少于4个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服装企业作为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课程见习实训的基地。建设校处实训基地应遵循长期规划、深度合作、互助互信的原则,选择运作比较成熟,经营情况比较理想,专业上有能工巧匠,人才培养、选拔体系比较完善的行业龙头企业,校处实训基地应能完成制版师、设计师、服装CAD技术人员等岗位群核心技能的训练,承提学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之需,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要求,配合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块化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三)教学资源

1、校本教材建设

为了高质量的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培养出受社会认可的技能人才,必须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广泛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及时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和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体现办学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根据我校的课程建设规划,本专业建设《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缝制工艺》、2门优质核心课程。至少建立3门网络课程,全部专业必修课均有电子教材和网络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每门课程均有与课程相配套的教学录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与课程相关的素材库,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汇集所有核心课程内容,建立教学资源库,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为全国中职学校文化艺术类相关专业提供示范性教学资源。2021年将《服装缝制工艺》力争建成学校优质精品课程。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在201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服装材料》、《服装结构工艺》、《服装立体裁剪与应用》3门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发展需要,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其对应的实训指导书。

2、依托学院校园网,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平台,并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果,实现网络教学、网络自学的普及,做到网络通畅,使用灵活自如,检索方便;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使课程的教学标准、电子教案、课件、视频、音频、图片、参考文件等教学资料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一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二是网络资源利用丰富教材资源。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实施设计原则

①以行动导向为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②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训练符合岗位能力为目标;

③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不断提高;课程体系体现由易到难、不断提高的过程;

④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⑤以学习任务牵引理论的学习,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融合;

⑥考核过程重视学生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2、单元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方法

①、任务导入:根据客户需要现象(模拟)导入课程,通过询问客户(模拟)了解服装信息及对服装进行直观检查确定制作计划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制作内容过多时可划分成几个学习任务,这一阶段可采用教师向学生直接讲解或采用角色扮演法。通过分析服装制作,确定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作为此情境的学习任务。

②、信息收集:根据学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必要时集中讲解(可采用电子课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有:⑴教材;⑵实训指导书;⑶专业参考书;⑷品牌衣装风格;⑸网络课程等。

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计划。主要内容包括:⑴所需工具;⑵安全操作规范;⑶环境保护;⑷操作步骤;⑸场地整理。

④、决策:对所作计划进行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可采用头脑风暴法。

⑤、实施:根据制定的计划先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操作,然后在实训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要时教师可先演示,学生再加以练习。

⑥、检查:⑴检查工作计划的所有工作项目并确认所有项目已完成,并做出全面解释;⑵检查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工作是否到位;⑶检查是否遵守规定的工时;⑷检查成品是否干净整洁,工具是否整理;⑸结合检查结果,指出服装制作中存的问题及其部位、原因及解决方法;⑹考虑工作计划的准备工作,检测设备和材料的可使用性是否达到最佳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下一次制作时予以考虑。

⑦、评估: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⑴评估是否达到了规定目标;⑵评估与相关人员沟通的效率是否很高;⑶评估组织协调工作是否很好。

⑧、总结: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每组出1名学生代表所在小组发言,教师做最后总结。

⑨、拓展:对与学习任务相关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等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3、以课堂为主阵地,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

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用行为活动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全过程,实现改变人的行为活动及习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张贴板教学、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职业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广泛被灵活使用,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职业技能就得到了训练。

(五)学习评价

1、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本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夯实文化基础、提升优雅形象气质的重要保证,符合从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服务、运营与管理的需求。公共基础课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服务,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岗位需要以及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终身教育发展需要服务。基础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饭店行业典型职业活动和核心职业技能,由理论专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课程改革课题小组共同构建基于服装成衣制作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为整体脉络的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体现课程设置与饭店岗位群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核心任务对接,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专业技能课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2、学习评价

改变以往只注重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机制。根据职高学生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了新的人才评价体系,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引入企业考评,采用过程与终结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用以检查我们的教学效果,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构建以服务服装行业为目标,以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处结合的评价机制,实行学分制、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引导学生会面提升和个性发展。

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如口试评价、技能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引导学生服务意识和职业气质的养成;引入校外评价,吸收家长、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

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保持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课程学习期间的学习质量、接受程度、学习态度、出勤率等。

学生学习的具体考核及评价标准,最终形成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袋,即过程性评价到结果性评价的完美结合。

(1)公共基础课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形式组织考试,采用笔试、上机考试,由教学处执行。

(2)专业技术课考核评价采取学科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方式进行,最后由教师评价。

(3)学生期终公共基础课及专业技术课评价成绩按学分制管理折算为学分计入毕业学分。

(4)校内生产性实习由企业、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把控生产技术和质量,参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5)学生在企业(行业)顶岗实习接受企业(行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考核,严格按企业(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对教学质量实行校内两级督导管理制。校级由教学处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指挥系统,设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负责教学质量监督、教学检查与教学评价工作,形成专家与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的运作机制。同时,在专业部内设有考评组,协助教学处做好专业教学督导工作。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保障专业建设的顺利发展,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修订《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依据《专业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做好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工作。利用专业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科学、高效地完成教学过程管理。结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研室评教、行业专家评教四方面的结果,完成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督,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了覆盖教学工作主要层面、贯穿教学工作主要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综合素质)评价、专业建设评价、教师队伍评价、课程建设评价、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以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作为实施评价载体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评价体系。在这些评价体系中,每个评价体系都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各评价体系又围绕共同的目标——即提高教学质量而运作。同时,各评价体系都重视评价结果公布的慎重性和不可更改性,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引进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安排、学生学籍与成绩、考务等日常教务工作的计算机动态管理。开通教学处网站,实现教学信息、教学通知、教学资源与全校师生共享。

任课教师的授课任务和课表由专业部和教学处共同安排。任课教师以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编写每学期的课程授课计划,组织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备好规范齐备的教案、教学活动流程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认真做好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和成绩考核工作,对教学进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答疑、学生考勤、卷命题设计、试卷分析等都有认真安排、分析和记录。

在每个学期结束时,专业教师认真做好学期教学工作和各门课程的总结,研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

具体措施为:以教学督导组、校领导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学生评教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对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收集到的有关信息有完善的教学质量信息处理、教学质量评估与诊断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估机制、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教学督导制度、严格的考试制度及试卷质量分析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十、毕业要求

严格毕业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学生毕业要求。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坚决杜绝“清考”行为。

1、生毕业时思想道德素质合格,遵纪守法;

2、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客户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及产品检测评估能力。

3、学生参加德阳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毕业考试和《服装设备使用常识》(或《服装材料)、《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结构工艺》)两门专业课结业考试及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站组织的四级技能鉴定考试。

4、学生毕业时思想道德素质合格,遵纪守法;学业成绩和技能等级鉴定合格,三年修满总学204分及以上;可获得国家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技能证书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员中级考试合格证书。

4、持有“1+X”证。 所谓“1+X”证,就是学生在毕业前取得中职中专学历证的同时,还须取得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能优化课程教学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证明,“1+X”证的学生受到了服装行业企业的欢迎。

5、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6、要有较高普通语和外语口语水平;既懂管理,又会操作。

综上所述: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实现立德树人,能从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及同类型企业缝制、打板、裁剪、设计等部门的服务、运营与管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制人才。